旺苍文化馆深入木门醪糟新厂址调研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
打造非遗传习所,倾力守护传统文化
——旺苍县文化馆、旺苍县非遗中心为省保项目“木门醪糟”发展保驾护航
近日,旺苍县文化馆馆长兼文广新局副局长何光远带领旺苍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研组,深入旺苍县木门醪糟公司的各个操作间参观调研,为该厂生产的“木门醪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及在该厂建立旺苍首个非遗传习所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并对各操作间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指导。

调研组指出:随着木门醪糟公司新厂规模的不断扩大,该厂已具备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硬件设施条件,但还应在相关软件资料、规章制度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完善。

据了解,木门醪糟公司是于2003年成立的一家个体私营企业,位于革命老区木门镇街道,于2012年底搬迁至木门镇盐井村七社,现有资产370多万元,职工45人,新厂区总面积3600平方米,年生产醪糟系列产品1500吨,实现销售收入1600多万元,实现利税130多万元。2011年6月,木门醪糟公司生产的“木门寺醪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评为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12年6月,该项目的传承人孙正蓉被四川省文化厅评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调研组表示:木门醪糟公司是旺苍县文化馆“挂包帮”活动的帮扶对象之一。旺苍县文化馆将于今年6月下旬,在木门醪糟公司新厂址建立“木门醪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这将是旺苍建立的首个非遗传习所;希望通过对非遗代表性项目设立传习所,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将这一民间手工艺传承下去。下一步,旺苍县文化馆还将与“木门醪糟”共同努力,力争将该非遗项目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传承人孙正蓉申报为国家级传承人。